仙临老酒坊发轫于1806年始建的水巷子糟坊,古老糟坊位于宜宾南溪仙临镇,仙临镇的得名有着经久神秘的传说,它与女仙、寺庙、红叶、梨花这些美丽的词汇有着不解之缘。
仙临老酒坊名字的由来,也有一个十分动人的传说。嘉庆十一年,读书人陈氏对仕途灰心,隐居水巷子,效仿竹林七贤,以文心造酒为乐。水巷子糟坊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成为南溪数一数二的大糟坊。过了数年,各地爆发太平军起义,清朝官府在民间强制征粮支援前线,粮农因此断了生计。陈氏深受“进则济世,退则救民”的儒家思想影响,尽其所有救助苦难之人。在槽坊生存都成问题的年岁,他坚持以预购的形式将家中钱财施予贫农。到寒冷的冬季,陈氏又将酒库内的千斤白酒分给许许多多贫民,让百姓可以用白酒御寒,帮助饥寒交迫的乡亲抵御寒冬,救活无数性命。陈氏乐善好施、一言九鼎,分赠千斤酒的善举,在当地口口相传,久而久之,水巷子糟坊“千金鼎”成为了南溪街坊上一段百年佳话。
这段百年佳话还有一段后续传奇,也因此诞生了仙临老酒坊这个充满了中国人传统恩义文化的品牌。
粮食在战乱岁月,可以救人活命。但没有粮食,糟坊也就没有办法酿酒。人命比酒大,陈氏将自己的积蓄家财施予贫农,又将千金白酒分赠乡邻以度困日,长此以往,陈氏自己也逐步变得一贫如洗。其时,可能是他的善心感动上天,家中大儿子媳妇诞下一对双生龙凤胎。香火延绵,是国人最为喜庆的事,然而,此时的陈氏夫妇却是喜忧参半——新添的两张嗷嗷待哺的小口,该拿什么去养活他们呢?
陈氏想了一夜,最终决心卖掉他的命根子—水巷子糟坊。这座源源不断出产着琼浆玉液的老酒坊,可是他一生的心血!虽然其心怀不舍,但到底得顾念家人的生计。一夜没睡的老先生,打开糟坊门,预备去奔走洽谈卖掉他的酒坊。一开门,却被门外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糟坊门外,端端正正地摆着五大箩筐粮食:有亮白剔透的大米,莹白如玉的糯米,金灿灿的玉米和深黄的小米,最多的是血红的糯红本地高粱。五种粮食正是水巷子糟坊酿造好酒所需要的原料。
“神仙降临!这是神仙降临!”陈老太太激动地喊道,她的小孙子有吃的了,他们的酒坊也有原料了!
有着读书人风骨的陈氏,看着欢喜的家人和在襁褓里哭泣的孙儿孙女,再看一眼门前这些秀色可餐的谷物,最终却做出一个让大家意外的决定:拒绝接受这些来历不明的谷物。
时过不久,忽然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一帮乡邻,他们都是仙临镇的老百姓,纷纷劝说陈氏:这是你的善举感动了上天,是老天爷赐予你们,就是希望你们能将善心和匠心好酒世世代代传承延续下去。
陈氏何等聪明,看出不对,一再询问,得知真相,不由老泪纵横——原来,这些谷物,都是仙临镇的百姓,感激他的义举善举,通过长时间地节衣缩食为他们省下拼凑而成的,怕他不肯接受,故假借上天的名义。后来,陈氏凭借这些粮食终于渡过了难关。自那以后,其便将糟坊所产的最好酒品命名为“仙临老酒坊”,意指这酒是仙临镇人用爱心、善心与匠心汇集而成的好酒,自应不同凡响,并将好酒免费赠予仙临镇乡邻享用。从此,“仙临老酒坊”匠心善酿的美名便不胫而走,岁月流转,代代相传!首届中国酿酒大师,中国白酒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赖登燡对仙临老酒坊高度赞誉,并亲笔题词“两百年传世老糟坊,八代人精酿仙临酒”。